Copyright © 2021 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市委员会党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双马石大道1号
赣ICP备19007804号-1 电话:0796-8935799 电子邮件:jgsswdx@sina.com
 
               
                井冈山发布 浏览量:473次 时间: 2025-10-27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8周年,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引兵抵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近4.8万名英烈,平均每天有近60人失去生命,革命英烈用奉献和牺牲书写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好一座南天奇岳
		
	
98年前,在这片巍峨奇峰上,毛泽东同志常常矗立,思索着中国、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在这片实验田里,尽力挥洒着他的聪明才智,努力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他的身后,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跟着他跟着共产党,怀着改天换地的信念,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义无反顾地开拓前进。
98年后,仍然是这片叠翠的峰峦,人间早已变了模样。我们矗立在这里,缅怀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先辈们,向他们汇报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将这片红色沃土建设成为老百姓幸福家园的奋斗经历。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98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作为中国首先觉醒者的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民族兴衰的大我之中,义无反顾投身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革命当中,为中国革命虽九死而不悔。他们的这种精神以及行动,既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功绩,缅怀革命先辈们的殊勋,更要学习他们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之源。
青山为凭,白云为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能向革命先烈交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答卷,创造千秋不朽的新的历史伟业。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区域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以及井冈山,湖南的茶陵、酃县。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界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
		
	
创建背景
		
	
从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归于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错误并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在会上发言,着重提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筹备和领导秋收起义。
		
	
初步开创
		
	
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三湾改编后,毛泽东争取到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正式进驻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伟大创建。
1928年2月,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全盛时期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后,南京国民政府十分恐慌,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一次反革命“会剿”。
1928年5月上旬,红军在黄坳设伏挫伤敌人锐气后,又取得五斗江战斗的胜利。特别是获得龙源口大捷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曲折发展
		
	
1928年6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但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军攻占酃县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导扬二十九团官兵的回乡情绪,将部队拉往湘南。致使部队在湘南失利。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急忙率部队下山接应。国民党军趁机围攻井冈山。朱云卿、何挺颖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响了黄洋界保卫战,保住了井冈山。但边界各县城及平原地区却沦为敌手。根据地内被杀之人,被焚之屋,不计其数,史称边界“八月失败”。
1928年10月4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步云山白云寺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从理论上进一步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928年11月2日,重新成立中共井冈山前委,统辖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成为边界的最高领导机关。
		
	
浴血坚持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在新城与红四军会合。
眼见井冈山的革命力量愈加壮大,不甘心失败的湘赣两省的反动军队,又着手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三次反革命“会剿”。
1929年1月4日,井冈山前委在宁冈柏路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方针,由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
1929年1月26日,湘赣国民党军向井冈山发起进攻。
1929年1月30日,桐木岭、八面山等哨口先后失守。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滕代远根据特委、军委的决定往赣南方向突围。
井冈山失守后,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政策,井冈山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1929年5月上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回到井冈山,并代表前委慰问坚持斗争的军民,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1930年2月,井冈山前委在吉安陂头召开红四、五、六军军委以及赣西、赣南、湘赣边界特委联席会议,确定赣西南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组成新的前委;决定将赣西、赣南、湘赣边界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从此,井冈山的斗争汇入湘赣边界更大的革命洪流中,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