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唯一官方网站!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对外红色培训联系电话:13766260058
首页 > 科研资政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茅坪“安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茅坪“安家”

浏览量:4200次 时间: 2021-08-11

茅坪“安家”

茅坪医院的建立

毛泽东、袁文才在大苍会面后,一个回到了古城,一个赶回到茅坪。为了迎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袁文才和龙超清等动员茅坪群众用8张砻彻夜砻谷,以解决部队用粮;着人买了2头大肥猪,准备以山区特隆重的礼仪来欢迎革命军的到来;组织了几十个妇女将攀龙书院、阎仙殿等公产神产族产打扫得干干净净;调集了18杆抬铳,以备明日放铳壮威;邀集读书人赶写标语;请当地采茶三角班来唱戏;通知茅坪百姓,腾房子,下门板,打地铺,垫好稻草,以备部队住宿。袁文才本人还将见到毛泽东的感想告诉妻子谢梅香。谢梅香连夜准备毛泽东的衣衫、布鞋,并叮嘱袁文才准备轿子,因毛泽东脚疼,要把毛委员抬进茅坪。

毛泽东在古城也向革命军的干部们传达了大苍会面的情况,细致安排了次日去茅坪的行军路线,并宣布了部队纪律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向茅坪进发。毛泽东、何长工等率军官队、卫生队走雨露石、大苍、荷花形、马源方向的近路直插茅坪;陈皓率团部和一、三营走砻市、葛田、大陇进茅坪。

与此同时,袁文才一大早,先组织一部分农民自卫军下砻市,把毛泽东赠送的100条枪挑了回来。随即亲自带领30多人,抬着一张睡椅轿子,往大苍方向迎接毛泽东。当袁文才一行到达大苍时,毛泽东的队伍已经到了。袁文才要毛泽东坐轿,换上谢梅香准备好的衣服。毛泽东坚持不坐轿,也不换衣服,只换上那双新布鞋,走在队伍前面。

当两路部队在马沅会合后开进茅坪时,茅坪群众在龙超清的指挥下,18杆抬铳一齐扣响,村头阎仙殿前四个汉子把早已绑好的两头大肥猪架上长凳,以当地传统的最高礼节一杀猪迎接。戏班子敲响锣鼓,吹起唢呐,老表点燃鞭炮,热烈欢迎工农革命军的到来。

这一切,使工农革命军指战员颇受感动,有的还高兴得流了眼泪,真好像是到家了。

毛泽东在茅坪作了简短的讲话,大意是说:工农革命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今天来到宁冈的茅坪,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了。这个地方很好,山髙林密,地利人和,又有袁总指挥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同袁总指挥和农民兄弟亲密合作,共创大业。

袁文才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龙超清也代表宁冈县党组织讲了话。

当天晚上,毛泽东参加了宁冈县党组织在攀龙书院召开的党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他分析了全国革命形势,讲了“马日事变”后党的应急措施,讲了八七会议精神,并询问了宁冈党组织的情况。当了解到“马日事变”后,宁冈有些党员畏怯形势,逃离到南京、上海等地,有的躲进茅坪一带“打埋伏”、不敢出来活动时,毛泽东说:“你们要打活埋伏,敌人来了我们先躲着;然后,这里出来,那里出去,到处打他们,才能把敌人打垮。”他还针对党组织的情况说:“你们的党组织根基不稳,光知识分子不行,还要发动工农群众,以后要注阶级出身,要深人基层,做发动群众的工作。”

会后,毛泽东在袁文才安排的住地——茅坪谢慈俚的家里(即现在的八角楼一引者注)接见了永新、莲花县在茅坪藏匿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贺敏学、王怀、刘作述、刘仁堪、贺子珍等。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茅坪后,在宁冈县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在茅坪的攀龙书院里创办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所医院一茅坪后方医院。院长曹嵘,党代表赵发仲。

说是医院,其实很简陋,条件极差,缺医少药。据当时任职的老中医赖章达回忆:“毛主席192710月(割禾后)来到宁冈,卫生队设在茅坪,有40人左右,红军医院在攀龙书院。中医赖干华、陈金(湖南人),西医吴鹏飞。11月参加的有赖章达、黄少古(茶陵)、谢贻阶(茅坪)三位中医。现小膳厅是中医医疗室,轻伤员、担架队住楼上,床铺摊在楼板上。起初伤病员只有四五十人,伤员用的中药靠大陇、滩头药店供给……药空了,我们便上山挖了70多种土产草药,有银花、土茯苓、木通、麦冬、金英子、茴香、车前草、五瓜皮、厚朴等。19284月,毛主席发动打永新……缴到400多担药放在茶山源(当时,部队的药库设在茶山源一引者注),这时药材丰富了,部队、群众都来此买药。”

19285月调入茅坪后方医院工作的肖明回忆:“当时的茅坪红军医院里面有队长(姓莫,广东或广西人),党代表姓叶(湖南人,长征时牺牲)。下面还设医务室(有2个中医和2个西医,一个医师姓曾,还有一个中医,脚有点跛),看护排有10多个人,排长姓范,湖北人,担架排10多个人,事务排有10多个人,管理后勤等事务工作。医院可以容纳四五十个病人,进进出出的病人比较多,当时从永新送来的伤兵比较多。……医院的药材十分缺乏,虽然各地党组织想方设法冲破重重困难,把升汞(治枪伤用)、碘片等西药送到根据地里,但总是不够用(一般是先送留守处,再由留守处分到医院和连队里)。因此,医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群众上山采草药。采药时,由懂的人采个标本,然后大家照样子采。当时用中草药一般的病都能治好,洗伤口用盐水洗,硝盐也能用,但要过滤才行。”

为了解决医疗困难,边界党曾多次向湖南和江西省委以至党中央报告,请求送几名西医和一些药品来,但未能如愿。为此,医院的医护人员只好自己动手,用竹子制成镊子、软膏刀、软膏盒等,用消过毒的剃刀代替手术刀,用土布代替纱布,对用过的纱布洗了又用,用完又洗,直至完全不能用再废弃。

对医院的这种艰苦状况,当年派往湘赣边巡视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在19287月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也曾提及:“军中生活……医药一买药困难,伤兵很苦……”毛泽东于192874日代表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也说:“伤兵增至五百,欲冲往湘南去,则军心瓦解,不去又不能,此亦最大困难问题之一。”

毛泽东对红军医院的建设甚为关心,经常去看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问寒问暖,还把当地群众送给他的鸡蛋转送给伤病员吃。靠着这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红军医院不仅是医治疾病的场所,而且成为一个政治大课堂。至今,还流传着许多这方面的动人佳话。

后方留守处的设置

在建立红军医院的同时,工农革命军还在茅坪建立了一个后方留守处。留守处设在茅坪的象山庵。留守处主任是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副师长余贲民。

何长工在《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中说:“在古城会议上,……决定要在茅坪设立一个后方,把卫生队放在那里,要安下家来。……第二天我与曹嵘同志带100多伤兵来到茅坪,把他们安置在攀龙书院。这是我军第一个后方留守处。”罗荣桓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中说:“南进到宁冈古城后,毛泽东同志召集了古城会议……由于地方党组织的帮助,还建立了一个后方。”1971419日宁冈县老革命干部座谈会认定:“茅坪的红军医院是部队一来茅坪就办的,那个地方原先叫攀龙书院。红军留守处设在象山庵。”当年在三十二团当理发员,曾给毛泽东、朱德、陈毅、余贲民等理过发的茅坪老苏干朱洪炳,于197672日在茅坪象山庵旧址回忆座谈会上说:“象山庵除了红军的教导人员住在那里外,还设立了一个留守处、干部医疗所,还驻扎了一个机炮连。留守处的负责人是余贲民。”

可见,在象山庵设立留守处是确定无疑的。留守处负责统管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机炮连等后勤单位。据当年桃寮被服厂的工人刘应龙等老同志回忆,192711月底在桃寮创办了红军被服厂,负责人也是余贲民。这就证明留守处包揽了部队的所有后勤摊子。这样,让副师长、前委委员而且连毛泽东都称“贲老”的余贲民来挑这副重担子,当“后勤部长”,是为合乎情理的安排。

在当时极为险恶的环境之中,700多人的队伍,若找不到一个落脚点,设置留守处,把“包袱”放下,部队怎么可能轻装出击,去开拓新的局面呢?对此,当年宁冈东南特区团委书记苏兰春说过一席话,很值得回味。他说:“有一天,我问袁文才团长,会见时说了些什么?袁文才告诉我说:毛委员讲,听说八一部队会下广东,他准备去韶关,找贺龙、叶挺的部队,留下的部队就交给我带。我问他留下的是些什么人?他讲有连长、营长还有师长。袁文才说,这么多大人物,我一个初中生能带得下去?于是决意推辞,口里却说:你们既然来了,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伤员和部队的粮油我管,但钱宁冈有限,还需要到酃县、茶陵、遂川一带去打土豪。毛委员听得袁文才这样讲,就高兴地留下伤病员和留守机关,然后带领部队去了湘南。

后方留守处的设置,使初来乍到、鞍马劳顿的工农革命军放下了“担子”,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对于部队轻装上阵,开始沿湘赣边界出击,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副师长的余贲民负责这摊工作,也是功不可没的。

茅坪“安家”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受到了袁文才和宁冈县委以及茅坪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后,为了解决工农革命军的粮食供应,袁文才指令在大苍会见担任守门的苏兰春等几个青年,连夜下乡将全县各公产、神产、族产的谷收拢起来,赶运到茅坪;为使革命军战士住得舒适,龙超清动员茅坪一带的群众,家家户户作了准备,安排得妥妥帖帖。这一天,茅坪显得热闹非凡。

对毛泽东的住宿安排,袁文才经反复考虑,最后确定安排在茅坪村中央的老中医谢慈俚家的楼上(即现在的八角楼)。

这楼上原先住的是贺敏学(即贺子珍的哥哥,永新县农民暴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7718日袁文才率部联合王兴亚、王佐部和莲花农民自卫军,将被关押的贺敏学等永新革命派救出退往宁冈后,袁文才就安排贺敏学住在这个楼上。1984728日,贺敏学故地重访,来到八角楼时说:“马日事变后,袁文才把我们从监狱里救了出来,我就住在这楼上。主席来了以后,我就让给主席住。”袁文才把毛泽东安排在老中医家里住,是为了便于毛泽东及时调养脚伤,可见考虑十分周全。

7日晚上,毛泽东参加宁冈党组织召幵的党员大会后,袁文才将在茅坪一带坚持斗争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共产党“头而人物”召集起来,来到了八角楼。

毛泽东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贺敏学、刘真、王怀、刘作述、贺子珍、刘仁堪、刘辉筲、刘克犹等人。

当袁文才介绍到贺子珍时,毛泽东竟有点惊讶了。他没有想到:在井冈山的革命派“头面人物”中,竟然还有一位女性,旦是个美貌姑娘。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面,竟是毛泽东、贺子珍后来成为革命伴侣的开端。

这晚,毛泽东详细地向大家洵问了边界宁冈、永新、莲花、遂川、茶陵、酃县的情况。参加会面的同志也一一回答了毛泽东的提问。这次会见对毛泽东在以后经营、领导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10月上旬,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在当地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在茅坪设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放下了辎重,得到了休整,部队轻装上阵,开始出击。这一史实,史称“茅坪安家”。

如何称之为“安家”呢?这是因为:

第一,工农革命军转战千里,居无定所,进驻茅坪后,方找到了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在莲花没有解决,在三湾没有解决,在古城也没有落实,直到茅坪才落实、解决。诚如谭政《三湾改编前后》中所云:“部队在转移中,每天总是从天未亮就出发,直到黄昏以后才宿营,经过平、浏、铜鼓、萍乡、莲花,到达永新的三湾村,休息了三天,着手改编部队。这算是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难点。自从长寿街战斗失利后,湖南的敌人拼命地跟着我们后面追赶,总想把我们这些革命的种子弄得精光。民团、保安团也来欺负我们,沿途不准我们借路。没有经过锻炼的小娃娃,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风波。当时,疲劳、困苦、饥饿、惊慌的情绪充满了部队,加上疟病、痢疾传遍了每个战士……三湾改编以后,把伤病员放在茅坪,把没有人背的枪送给袁文才。部队才经古城、龙市到酃县水口,再到遂川大汾圩。”可见,到了茅坪,才找到了一个落脚点,才有个安身之处。

第二,进驻茅坪后,部队放下了担子,轻装上阵,以宁冈为大本营,开始新的战斗。后方留守处的建立,把军官队、辎重队、机炮连等后勤机关留下,减轻了部队的压力;而后方医院的建立,更使100多名伤病员得到了妥善安置,不仅伤病员减去了连续行军的痛苦,而且部队也免去了拖累,增强了战斗力。10月中旬以后的分兵游击活动,正说明了这一点。对此,范树德回忆说:“部队到了宁冈,把一些伤病兵送到茅坪,从而使病员得到了妥善的安排,使战斗兵与伤病员分开,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战斗力。所以,谭震林说:“到了茅坪,就是安下了革命的家,这就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何长工也回忆说,古城会议后,“我与曹嵘同志带着100多伤兵来到茅坪,把他们安置在攀龙书院。这是我军第一个后方留守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终点,已经终点了,引兵井冈山区,终点在宁冈,后方在茅坪”。他又说:“茅坪是革命根据地安家的地方,宁冈是革命发家的地方,没有宁冈就没有井冈山根据地,这是历史的事实。”谭家述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也说:“毛泽东同志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秋收暴动后,由平江、浏阳退到湘赣边,以宁冈为根据地,向茶陵、遂川、永新、酃县等县发展游击战争。”赖毅回忆说:“古城会议以后,兵分两路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如果进军目的地未到达,部队是不会分散行动的,这时确定了在茅坪设立后方。在茅坪设立后方,在茅坪安家。”

第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出击一个月后,又返回大本营茅坪,随后将湘赣边特委、湘赣边工农兵政府等党政首脑机关设在茅坪。据何长工回忆,在宁冈茅坪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毛泽东同志作了形势报告,对敌我力量进行了对比,指明了革命前途,进一步确定了要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毛泽东同志说,现在我们葙了家,就不要乱跑了,要在这里发家”。可见,毛泽东本人也是把宁冈茅坪视为革命之“家”的。

综上所述,茅坪“安家”在史实上是可以确认的。所谓“安家”,就是安营扎薬,以此为大本营。当然,“安家”并不意味着进军的终结。而是以此为基点,开始新的更广阔的战斗。